5月6日,為期6天的2025第二十四屆中國沈陽國際汽車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沈陽國際汽博會”)圓滿閉幕。據不完全統計,本屆展會展出總面積近13萬平方米,吸引了120余個汽車品牌參展,展出車輛達1000余臺,現場召開新車上市發布活動20余場,共吸引省內外觀眾達59.32萬人次。展會期間來自全國近50家媒體的130名媒體記者和自媒體達人,通過現場直播、多平臺圖文、視頻推送等形式進行了詳盡且深入的報道。

科技薈萃,聚力成光
本屆展會聚焦“雙碳”目標與智能化趨勢,打造E3新能源主題展館,集中展示汽車產業鏈前沿成果。近10余款首發車型覆蓋混動、純電等技術路線,其中激光雷達搭載率達78%,智能座艙滲透率超90%,展現行業智能化轉型趨勢,智能駕駛與車路協同令與會嘉賓嘆為觀止。其中2025款騰勢N9遼寧首發,奇瑞雙雄艾瑞澤8Pro與風云T9演繹混動美學新范式。吉利軍團博越L與星越L雙子星聯袂,以CMA架構重構智能SUV價值標桿。捷途旅行者加長版與山海L9構筑“輕越野+”生態圈,廣汽傳祺向往M8乾崑與向往S7則以東方設計哲學重塑MPV品類認知。極氪007以激光雷達陣列開啟智能駕駛新視界。2025款騰勢N9和比亞迪“仰望U8”組成“零碳雙子星”。華為鴻蒙4.0座艙實現“人車共駕”場景落地。前沿技術的集中呈現,不僅彰顯了車企創新實力,更印證了沈陽國際汽博會作為遼沈汽車產業標桿的集聚效應與平臺價值。

跨界融生,蓄流為量
展會突破傳統車展邊界,以“汽車+”模式串聯文化、科技、消費等多元場景,打造沉浸式城市消費新地標。展會不再是匆匆過客的臨時驛站,而是將“看展”化為“留駐”的多維生態圈。
本屆汽博會首次引入文創類項目,為觀眾帶來一場汽車與文化深度融合的全新體驗。“汽博會攤玩兒市集”前人頭攢動,深受眾多年輕觀眾的喜愛。其中,世界文化遺產清永陵的文創品牌“啟運”憑借其獨特的文化魅力與產品展現,成為本屆展會活動的一大焦點。此外,“創意輪胎工坊”活動現場將工業美學與大眾體驗深度互動,通過美術專業院校的學習輪胎作畫,幼齡兒童的安全帽繪畫等展現形式,增加了更貼合展會的互動新場景,提升了展會的公益性和趣味性,激發出消費活力的文化IP。

首次與桃李面包等本土龍頭企業打造“汽車+消費”體驗區,日均客流量超2萬人次。桃李面包負責人對展會效果倍感驚喜,當場興奮地分享道:“原本只是嘗試跨界合作,沒想到消費者熱情這么高,不僅產品銷量可觀,品牌曝光度也大幅提升,下次一定繼續參展!”

政消匯融,啟市新篇
政策春風與市場熱潮在此同頻共振。政府與廠商聯合讓利,現場購車最高享3.5萬元置換補貼,尤其針對“以舊換新”補貼政策,消費者可獲得10%的置換補貼,再疊加車企現場直降、零息分期、終身質保等讓利舉措,形成 “政策+企業+金融”三方聯動的消費引擎。數據顯示,展會期間新能源車型成交占比突破65%,創下遼沈地區車展新高。政策“組合拳”不僅直接拉動汽車消費,更加速了綠色出行理念的普及,推動新能源汽車在東北地區的滲透率提升至新臺階。作為“穩增長、促消費”的重要抓手,本屆展會成功將“觀展熱度”轉化為“消費濃度”,為激活遼沈車市、落實“雙碳”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

展望新世紀,共赴征途
立足“雙碳”目標之際,擁抱智能化浪潮,汽車產業正駛入加速迭代的“快車道”。沈陽國際汽博會正以“創新、協同、綠色”三重引擎,以科技為筆、以產業為墨,為中國汽車工業標注新坐標,為東北振興書寫新注腳。本屆沈陽國際汽博會不僅是對過去碩果的禮贊,更是對未來藍圖的擘畫——它將激勵更多企業凝心聚力、攜手同行,為遼沈地區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